词语 | 龙门石窟 |
释义 |
龙门石窟拼音:lóng mén shí kū,注音:ㄌㄨㄥˊ ㄇㄣˊ ㄕˊ ㄎㄨ,词性:
简解详解中国 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分布在 河南 洛阳 城南 伊水 入口处两岸的 龙门山 ( 西山 )和 香山 ( 东山 )。开凿于 北魏 太和 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 洛阳 后,至 唐 代,历时四百馀年。以 唐 代 开元 (公元713年-741年)以前的最多。现存石窟1,352个,龛785个,造像97,000馀尊,题记3,860种。雕刻刀法圆纯精致,佛像表情生动。后因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破坏,较小佛像十之八九都失去了头部,著名的两块《帝后礼佛图》浮雕也被盗走。解放后设立龙门保管所,进行修整和保管。也称 伊阙 石窟。 |
随便看 |
同文网《汉语词典》共收录42550条汉语词条,除了收录基本语文词汇,兼收部分常见的口语词、方言词、文言词,还收录了较多的百科词条及一些近年来涌现的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和事务的新词语,是一部学习型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