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围棋 |
释义 |
围棋拼音:wéi qí,注音:ㄨㄟˊ ㄑ一ˊ,词性:名词
简解◎ 围棋 wéi qí 详解亦作“ 围碁 ”。棋类的一种,古代叫弈。传为 尧 作。 春秋 战国 时代即有关于围棋的记载, 汉 墓殉葬物中曾发现有石制棋盘。 隋 唐 时传入 日本 ,近已流传至 欧 美 各国。早先棋盘上有纵横各十一、十五、十七道线几种, 唐 以后为纵横各十九道,交错成三百六十一个位。双方用黑白棋子对着,互相围攻,吃掉对方棋子,占据其位,占位多者为胜,故名“围棋”。《方言》第五:“围棋谓之弈。”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有围棊樗蒲而废政务者矣。”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围棊鬭白黑,生死随机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日长无事,我便和 继之 对了一局围棋。”参阅 晋 张华 《博物志·佚文》、 宋 张儗 《棋经》。 相关阅读:
《棋经十三篇》
|
随便看 |
同文网《汉语词典》共收录42550条汉语词条,除了收录基本语文词汇,兼收部分常见的口语词、方言词、文言词,还收录了较多的百科词条及一些近年来涌现的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和事务的新词语,是一部学习型现代汉语词典。